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亚洲欧美制服中文国产,日本亚洲欧美综合社区,亚洲精品午夜老牛影视

二維碼
復材云集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行業動態新聞 » 正文

玻璃纖維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10-14 17:39:37    瀏覽次數:284    評論:0
導讀

近日來,受限電限產、環保壓力以及金九銀十備貨旺季等因素影響,化工原料直線飆升,甚至出現了大量封盤的情況。市場呈現出“混亂....

第一章:“十三五”規劃執行情況
 

十三五”期間,玻璃纖維行業以“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國家發展戰略,推動兩化融合與綠色發展”的“十三五”規劃指導思想為引領,通過持續技術與裝備創新,積極探索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道路,企業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檔次及全行業節能減排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src=

 
(一)行業產能產量情況
 
“十三五期間”,受惠于內需市場持續發展壯大,玻璃纖維紗產能及產量均保持穩定增長。截止到2020年年底,國內大陸地區玻璃纖維紗總產能約為580萬噸。2020年玻璃纖維紗總產量為541萬噸,同比增長2.64%。
 
表1 “十三五”期間我國玻璃纖維紗產量變化情況
(二)內需與外貿市場情況
 
內需市場方面,一是在增強復合材料市場方面,隨著環保規范管理要求日趨嚴格,復合材料制品行業加速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一大批小散亂企業被迫實施關停并轉,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經營和市場競爭環境得到持續優化,從而帶動玻璃纖維應用需求升級;二是在產業用紡織品方面,電氣絕緣、建筑保溫、環保、裝飾裝修等相關產業個性化需求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帶動各類工業用玻璃纖維制品差異化、規模化快速發展。
 
外需市場方面,為避免過度依賴外需市場所造成的不利影響,玻纖行業在“十三五”期間提出了主動降低產品出口比例,同時實施產能全球布局的發展思路。2020年我國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約為133萬噸,行業出口比例已經由“十二五”末的38.7%降至24.6%。與此同時,我國玻璃纖維企業海外產能在“十三五”期間增加29.3萬噸,由“十二五”末的13.5萬噸增長到42.8萬噸,有力支撐了我國玻璃纖維產業的全球化發展。
 
表2 “十三五”期間我國玻璃纖維行業內需與外貿市場變化情況
(三)技術與裝備創新情況
 
“十三五”期間,玻璃纖維及制品生產技術與裝備不斷提升。
 
池窯企業通過優化工廠總體布局、改造應用更加智能化的生產和物流裝備、創新工藝流程、搭建智能工廠大數據管理平臺并進行模擬仿真,實現實時數據庫平臺與過程控制、生產管理系統互通集成、制造執行系統(MES)與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集成等,不斷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粗紗池窯生產線熔化率最高可達3.6t/d.m2,人均玻璃纖維紗年產量最高可達400噸;細紗池窯生產線熔化率最高可達2.2t/d.m2,人均玻璃纖維紗年產量最高可達180噸。企業生產效率、能源利用率實現較大幅度提升,運營成本、產品不良率以及產品研制周期進一步降低和縮短。
 
坩堝拉絲生產企業通過實施分拉、大卷裝、大漏板、雙層作業線,以及原料球、浸潤劑及窯爐溫度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統等工藝改造,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升企業生產效率。
 
制品深加工企業則通過積極尋求更高效的織造技術與設備、更先進的后處理工藝與裝備,實現產品質量與附加值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四)應用研究與產品開發情況
 
“十三五”期間,電子細紗及電子布產品系列化研發與生產實現較大突破。7微米、5微米等玻璃纖維細紗陸續實現大批量池窯化生產,7628標布產能規模迅速擴大,各類薄布、超薄布國產化水平不斷提升,滿足了下游電子通訊行業轉型升級的需求變化。
 
“十三五”期間,各類熱塑性玻璃纖維及制品也得到快速發展,產品種類和產能規模都得到迅速提升,但在浸潤劑研發環節,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仍有差距。
 
“十三五”期間,高模量、高強度、低介電、高硅氧、耐堿、耐腐蝕、異形截面、本體彩色玻璃纖維及玄武巖纖維等各類高性能玻璃纖維均得到進一步發展,部分高性能玻璃纖維實現了池窯化生產,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五)節能減排情況
 
“十三五”期間,玻璃纖維生產企業通過改進原料配方、提升熔化效率、提高綜合成品率等措施,不斷降低產品綜合能耗。其中,池窯粗紗產品綜合能耗先進值由“十二五”末的0.55噸標煤/噸紗降低至0.35噸標煤/噸紗,池窯細紗(7至9微米)產品綜合能耗先進值由“十二五”末的0.75噸標煤/噸紗降低至0.45噸標煤/噸紗,坩堝紗產品綜合能耗先進值由“十二五”末的0.37噸標煤/噸紗降低至0.30噸標煤/噸紗,無堿球及中堿球產品綜合能耗分別達到0.35噸標煤/噸球和0.25噸標煤/噸球。
 
“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家環保政策趨嚴及各地環保標準要求提升,玻璃纖維行業在生產線環保設施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在廢氣方面,企業配備了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先進企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穩定控制在10mg/m3、50mg/m3、100mg/m3以內;在固體廢棄物方面,企業通過對廢絲進行原地分類預處理,實現各類廢絲回收再利用。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行業中低端落后產能仍然存在且持續發展;
(2)企業創新發展意識和能力水平不足,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較重;
(3)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意識較差,行業需求側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4)企業生產及物流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5)行業綠色發展任重而道遠,碳減排工作亟待開展;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中國企業正在逐步從各領域各行業的參與者、追趕者,變成現有及潛在領域的引領者、拓荒者。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防控,不僅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也深深地影響到了全球政治、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并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巨大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為玻璃纖維行業發展提出了很多新的發展要求和新的應用需求。

第二章: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
 
當前,我國正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此,國家將在“十四五”期間繼續實施以雄安新區建設為代表的區域重點發展戰略、以“鄉村振興”為代表的協調發展戰略、以“新基建”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升級戰略等一大批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各類重大發展戰略的推進實施,必將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國際社會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鄭重承諾,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了具體目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擔當,同時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引擎。同時,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世界正在步入智能化時代。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新機遇,正在促使制造業發生深刻變化。企業面臨的技改提升、集約管理、節能減排等均將迎來智能化解決方案。人類社會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將為實體經濟發展帶來新的不竭動力和廣闊發展空間。
 
(二)挑戰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美之間在貿易、科技、金融等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而新冠疫情的常態化,進一步深刻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及貿易往來。在此背景下,逆全球化發展思潮涌動,各種貿易摩擦、區域沖突甚至大國利益選擇瞬息萬變,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均面臨著重大變革。玻璃纖維行業所面臨的外部政治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持續深刻變化,為行業發展不斷帶來各種新的挑戰。
 
從行業自身發展來看,當前多數企業仍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獲取發展,全行業產能盲目擴張和同質化惡性競爭仍時有發生。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要配合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行業必須直面新需求新應用,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此同時,碳達峰、碳中和發展任務的提出,必將成為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帶動玻璃纖維行業產品結構、產能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持續調整優化。
 
第三章:市場需求分析

(一)復合材料增強市場
 
一是“十三五”期間,國家環保督察及規范管理趨嚴,對復合材料制品行業造成較大沖擊,大批中小企業被迫實施關停并轉,現有企業大幅增加環保投入,產業結構也因此得到進一步優化調整。復合材料制品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將有助于玻璃纖維市場競爭秩序的規范管理和高品質高性能玻璃纖維品種的研發與推廣,進而有助于推動玻璃纖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是復合材料行業作為戰略性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產品已經在交通運輸、電子電器、建筑工程、能源環保、化工防腐及體育休閑、高端裝備制造、海洋工程、武器軍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碳減排時代的到來,復合材料制品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建設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三是隨著熱塑性復合材料生產工藝逐步成熟,以及各類熱塑性復合材料制品逐步得到應用實踐,將為復合材料產品應用打開新的市場空間,目前相關產品已經在汽車輕量化、現代農牧養殖、智能物流等領域得到初步應用,市場潛力巨大。
 
截止到2020年,我國各類復合材料制品年產量約為510萬噸,對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的總需求量約為280萬噸(不含覆銅板市場)。“十四五”期間,復合材料增強市場需求預計將保持高于當期國家GDP約2至3個點左右的同比增速。
 
(二)產業用紡織品市場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社會發展進步,玻璃纖維作為一種優異的產業用紡織材料,在滿足人類社會低碳環保發展、智慧社會建設及提升人居環境等方面逐步顯現出巨大優勢,應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一是隨著近年來各類節能、環保政策措施的陸續出臺,玻璃纖維本身具有的耐高溫、耐腐蝕、導熱系數小等特性,使其作為一種優異的節能環保材料,在墻體保溫、水泥及混凝土制品增強、防水卷材、高溫煙氣過濾、高端保溫氈材/復合板材等各類低碳環保領域得到大規模應用。
 
二是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興起及智能時代到來,玻璃纖維在智慧化社會建設方面正在顯現其優勢和潛力,在各類電氣設備絕緣材料體系、智能型土工材料體系等產業用紡織品應用領域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三是隨著玻璃纖維拉絲生產技術及制品后處理加工技術的不斷提高,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的檔次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其在創造人類舒適生活方面也逐步顯現出巨大潛力。在各類裝飾用布、家庭及公共場所阻燃防火用布、建筑幕布、戶外遮陽布、醫療及防疫用濾材等產業用紡織品應用領域,玻璃纖維及其制品市場需求量也呈穩步增長態勢。
 
截止到2020年,玻璃纖維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總用量約為70萬噸。“十四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市場需求預計將保持高于當期國家GDP約4個點左右的同比增速。
 
(三)覆銅板市場
 
覆銅板是印制電路板的重要基礎材料,在印制電路板中起到導電、絕緣、支撐等作用,是網絡通訊、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控制等各類電子信息產品中不可缺少的電子元器件。近年來隨著中國智能制造和電子產業的迅速發展,覆銅板用電子玻璃纖維市場需求規模穩步增長,需求結構不斷發生變化,原有的仿7628布等中低端市場逐步萎縮,超細布、低介電玻璃纖維布等中高端市場需求穩步增長。
 
隨著智能制造、5G通訊及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隨著我國“新基建”工程的全面實施,未來印制電路板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并帶動電子玻璃纖維市場需求穩步增長。同時,隨著電子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對于基材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端,對于電子玻璃纖維及其制品應用研究和產品升級提出新要求新任務。玻璃纖維行業必須緊跟下游用戶需求變化,做好產品應用開發和產能結構優化調整。
 
截止到2020年,玻璃纖維在覆銅板市場領域總用量約為80萬噸。“十四五”期間,覆銅板市場需求預計將保持高于當期國家GDP約3個點左右的同比增速。
 
第四章: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十四五”期間,玻璃纖維行業要緊跟中國經濟轉型步伐,牢固樹立和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以創新為動力,以需求為引導,大力實施玻璃纖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控制行業產能過快增長,積極做好玻璃纖維及制品的應用研究、產品開發與市場拓展。積極做好行業技術進步與裝備創新,著力推動全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差異化、高端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需求導向
 
緊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積極參與下游應用行業高質量發展轉型,并以此指導玻璃纖維行業應用研究、產品開發和技術進步,促進行業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實現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數量。
 
2.堅持創新驅動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增強產業鏈上下游創新協作意識、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不斷激發全行業創新活力和創造力。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增強行業發展動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實力,持續提升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3.堅持綠色發展
 
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積極發展節能減排新工藝新技術,推進實施節能減排升級改造,不斷優化原燃材料結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做好產能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持續降低全行業能源消耗、大氣污染物排放及碳排放水平,有效應對能源、資源、環境和碳排放約束,實現玻璃纖維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十四五”期間,玻璃纖維作為戰略性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要緊跟時代發展要求,滿足時代發展所需,樹立“宜業尚品 造福人類”的總體發展目標。積極做好行業內部協調自律管理,不斷提升全行業創新發展意識。在轉型綠色低碳發展基礎上,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構建發展新格局,實現玻璃纖維行業在國家發展大格局中的新價值,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做出應有貢獻。
 
2.產能調控目標
 
“十四五”期間,要嚴格控制玻璃纖維紗總產能過快增長,將行業年度玻璃纖維紗實際總產量同比增速控制在不高于當年GDP增速3個百分點。要避免因產能過快增長而造成市場供需失衡和惡性競爭,重點做好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行業產能及產品結構,增加有效供給,積極拓展玻璃纖維應用新領域新市場。
 
3.結構調整目標
 
“十四五”期間,要持續推進玻璃纖維產品結構優化。要充分利用碳排放、環境保護、規范管理、安全、質檢、能效、標準規范等產業政策,借助環保督察、質量監督、能耗審查、安全檢查及淘汰落后督察等專項執法行動,對行業低端落后產能進行持續施壓,使行業低端落后產能無序發展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要不斷完善高強、高模、超細(單絲直徑≤6微米)、低介電、高硅氧、耐堿、耐腐蝕、可降解、異形截面、本體彩色、玄武巖等各類高性能及特種玻璃纖維的生產工藝與裝備,擴大玻璃纖維及其制品品種系列,拓展玻璃纖維應用領域。截止到“十四五”末,各類高性能及特種玻璃纖維紗產量占比要從目前不足30%提升至50%及以上。
 
專欄1   行業“十四五”產品開發重點方向
 
1.熱塑性玻璃纖維及其制品;
2. 高強度、高模量、超細(單絲直徑≤6微米)、低介電、高硅氧、耐堿、耐腐蝕、可降解、異形截面、本體彩色、玄武巖、石英等各類高性能及特種玻璃纖維;
3.復合纖維及復合織物制品;
4.涂塑纖維及涂層織物制品;
5.其它各類玻璃纖維深加工制品。
 
“十四五”期間,要持續推進玻璃纖維產業結構優化。要大力發展玻璃纖維制品深加工業,積極延伸產業鏈并擴大應用市場規模。重點做好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產業、汽車及軌道交通產業、電子通訊產業、建筑與基礎設施產業、化工與環保產業等領域應用研究與制品研發,不斷擴大市場規模。鼓勵和引導企業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走差異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道路。積極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細分市場具備顯著專業技術和品牌影響的玻璃纖維制品深加工專業制造商及制造集群。
 
專欄2   行業“十四五”市場拓展重點方向
 
1.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產業:
包括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核電等新能源產業用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和玻璃纖維工業織物制品等。
2.建筑與基礎設施產業:
包括輕質建材、建筑補強、建筑衛浴及給排水工程、海洋工程等領域用各類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以及建筑節能、建筑防水、裝飾裝修、道路土工、安全防護等領域用玻璃纖維工業織物制品等。
3.電子通訊產業:
主要用于覆銅板領域,下游應用市場包括網絡通訊、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
4.汽車與交通運輸產業:
包括汽車、軌道交通車輛、飛行器及等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輕量化部件制品,交通附屬設施、智能物流運輸類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以及車輛內部裝飾、安全防護等各類玻璃纖維工業織物制品等。
5.化工與環保產業:
包括各類石化、化工、冶煉、食品釀造用各類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防腐管罐、儀器儀表及環保治理、安全衛生等配套設施等,以及各類高溫煙氣濾料、腐蝕性液體過濾、安全防護簾布等各類玻璃纖維工業織物制品等。
6.現代農業與畜牧業:
包括各類農業基礎設施、畜牧養殖等領域用各類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以及防蟲網布、遮陽保溫等各類玻璃纖維工業織物制品等。
7.高端裝備與武器軍工產業:
主要用于減重增強、絕緣絕熱、防腐、耐高溫、隱形設計等領域。
 
“十四五”期間,要持續推進玻璃纖維市場結構優化。積極踐行我國經濟“雙循環”發展戰略,重點做好內需市場的研發與生產供應,將行業產品外貿出口比例降低至20%以內。同時穩步實施全球化發展戰略,重點做好產品品質、應用研究等方面的全球化對標,適度提升海外產能比例,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全球話語權。
 
4.技術創新目標
 
“十四五”期間,要不斷提升各主要類型玻璃纖維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積極開展清潔生產改造,提升產品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截止到“十四五”末,行業各類生產線重點運行指標平均水平要達到:普通無堿粗紗池窯生產線綜合成品率達到90%及以上;普通無堿細紗池窯生產線綜合成品率達到80%及以上;坩堝拉絲生產線綜合成品率達到92%及以上(不含玻璃球熔成率)。
 
專欄3 行業“十四五”技術創新重點方向
 
1.低碳環保及高性能纖維玻璃配方開發;
2.各類高性能及特種玻纖池窯生產技術;
3.在線短切、在線復合等各類熱塑性玻璃纖維池窯生產技術;
4.高熔化率池窯結構設計;
5.大漏板及多分拉技術;
6.低銠、無銠大型鉑金漏板加工技術;
7.智能化、高效率、功能化玻纖成型技術與拉絲裝備;
8.高品質玻纖浸潤劑研發;
9.工業用玻纖織物高速織造技術與裝備;
10.玻纖電子布織造及后處理技術與裝備
11.玻璃纖維及制品功能化涂覆處理技術與裝備;
12.玻璃纖維及制品智能制造生產技術;
13.玻璃纖維及制品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技術;
14.玻璃纖維及制品綠色低碳生產技術。
 
“十四五”期間,要積極發展玻璃纖維制品深加工業,通過提升原料品質、改造現有技術與裝備、創新后加工工藝路線、強化質量管理等手段,不斷提升玻璃纖維制品性能與質量水平,豐富玻璃纖維制品功能特性,進而提升玻璃纖維制品附加值水平,擴大玻璃纖維應用市場規模,增加玻璃纖維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截止到“十四五”末,玻璃纖維行業人均主營業務收入要達到120萬元及以上。
 
5.節能減排目標
 
“十四五”期間,要繼續做好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持續降低產品綜合能耗水平。到“十四五”末,各主要生產線產品綜合能耗要比“十三五”末降低20%及以上,其中:池窯粗紗產品綜合能耗降低至0.25噸標煤/噸紗,池窯細紗(7至9微米)產品綜合能耗降低至0.35噸標煤/噸紗。
“十四五”期間,要積極開展碳減排工作,研發和推廣各類碳減排技術與裝備沒,探索建立零碳工廠。爭取到“十四五”末,全行業碳排放水平比“十三五”末降低30%及以上,其中:玻璃纖維紗碳排放平均水平要降至0.4噸二氧化碳/噸紗以內(不含電力及熱力消耗)。
 
第五章:主要任務
(一)積極做好玻璃纖維產品創新與技術進步
 
一是要以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纖維玻璃配方研究與設計工作,不斷研究和完善玻璃纖維品種系列,優化不同類型玻璃纖維品種的生產工藝路線,提升各玻璃纖維品種的性能指標,滿足玻璃纖維在輔助增強、絕緣、耐熱、耐候、耐腐蝕、阻燃等不同領域的差異化需求,助力玻璃纖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是要積極探索高強、高模、超細、低介電、高硅氧、耐堿、耐腐蝕、可降解、異形截面、本體彩色、玄武巖等各類高性能及特種玻璃纖維的池窯生產工藝與裝備,降低生產成本。加大對各類高品質熱塑性玻璃纖維用浸潤劑、各類高性能及特種玻璃纖維用浸潤劑的研究開發力度,挖掘玻璃纖維應用潛能,滿足下游不同領域的應用需求。
 
三是要不斷提升玻璃纖維池窯生產工藝技術與裝備水平,重點以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為目標,借鑒和集成各類自動化、智能化輔助生產技術,不斷創新和提升大型池窯生產工藝技術與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玻璃纖維紗性價比優勢,擴大玻璃纖維應用領域和市場規模。
 
(二)積極做好玻璃纖維制品應用研究與市場推廣
 
一是要做好玻璃纖維氈布制品應用再研發工作。通過原料應用創新、工藝技術與裝備創新、工業設計創新等手段,不斷提升和豐富玻璃纖維氈布制品的功能屬性,滿足其在減重增強、低碳環保及智慧社會建設、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的新需求、新應用。
二是要積極拓展玻璃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制品、高性能及特種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應用領域和市場規模。積極推進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回收技術、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技術等的研究、實踐與應用推廣,助力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差異化、高端化、低成本、規模化大發展。
三是要及時跟進各細分市場的應用需求變化趨勢,做好產品研發與市場推廣。重點做好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產業、汽車及軌道交通產業、電子通訊產業、建筑與基礎設施產業、化工與環保產業等領域應用研究與市場拓展,培育和發展一批具備較高技術門檻的規模化細分市場。
 
(三)積極做好產業鏈創新協作和整合優化
 
一是玻璃纖維行業要在需求側管理和應用市場拓展方面加強協作。要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業,做好工藝探索與裝備研發同步、應用研究與產品開發聯動、生產制造與工程服務聯手,提高產品及服務性價比,在重大技術與產品研發方面進行創新協作,共同拓展潛在市場規模。不同類型企業之間要根據自身實際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科學做好產能結構調整和優化布局,走差異化、專業化發展之路。
二是玻璃纖維行業要在行業自律管理方面加強協作。要加大對假冒偽劣及低端落后產能的查處淘汰力度,凈化市場環境。要嚴控行業產能過快增長,堅決杜絕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現象,以創新作為行業發展第一動力,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增加有效供給,實施高質量發展。
 
(四)積極做好綠色低碳發展轉型
 
一是玻璃纖維行業要在繼續做好“三廢”達標排放基礎上,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通過創新工藝技術、優化工藝流程、改進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等措施,穩步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及產品品質,降低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和碳排放量。
二是玻璃纖維行業要積極踐行“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通過開展能效對標、降低碳酸鹽原料使用規模、提高綠色能源使用比例等措施,不斷降低企業碳排放水平。要通過產業政策引導等措施,推動全行業實施低碳化發展轉型,穩步實施行業產能及產業戰略布局變革調整,引導行業向具備清潔能源優勢地區轉移,積極探索建立零碳工廠、零碳車間,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加強產業政策引導
 
持續推進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版)》、工信部《玻璃纖維行業規范條件》、中國建材聯合會《建材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指導目錄》等規范管理政策的有效落實,積極爭取產品生產追溯、質量分級和有序競爭等方面的規范管理政策和標準,有效淘汰行業落后產能,嚴控行業中低端產能盲目擴張,凈化行業市場環境,助力行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實施。
 
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玻璃纖維行業環保產業政策。通過制定、完善和實施環保績效分級、污染物排放標準、行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指南及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等環保產業政策,指導企業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做好清潔生產管理,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減少三廢排放,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不斷完善行業外貿出口及海外投資相關產業政策。及時根據行業外貿進出口需要進行產品稅目調整,為企業進出口做好數據收集和市場預判。積極爭取有利于行業發展的進口暫定稅率、外貿出口退稅率的稅率政策。協助商務部等部門做好國際貿易跟蹤預警及貿易摩擦統籌應對,為政府國際貿易與海外投資管理建言獻策。積極開展國際交流互動,參與全球行業治理,增加國際話語權,維護國際自由公平貿易環境。
 
(二)鼓勵行業創新協作
 
引導和鼓勵行業實施創新發展,鼓勵企業走差異化創新發展之路。積極開展行業內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重點突破行業去產能、補短板、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等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定期組織行業創新發展大會,聚焦和探討行業在原輔料、工藝、裝備、應用、管理等各方面的創新趨勢和道路,積極培育一批玻璃纖維行業科技創新型企業和團隊。及時跟進行業各領域各方面的創新發展成果,積極協助企業申報各類專利、標準、創新成果獎項,以及各類技改資金、成果孵化、融資信貸等創新成果產業化資金及政策扶持。
 
重視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玻璃纖維行業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促進玻璃纖維行業高質量發展。全行業要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加科技創新投入,鼓勵創新團隊實施技術入股。積極建立健全行業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專業平臺,提升企業應對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侵權及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提高侵權違法成本。
 
加強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做好行業各類標準體系的創新提升,充實完善現有標準體系,擴展標準制修訂范圍,對標行業內領先水平,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創造健康有序合理的市場競爭環境。有序開展團體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強團體標準質量管理,確保標準的引領示范作用,更好滿足市場競爭和創新發展的需求。
 
(三)做好原輔材料保障
 
積極調研和收集行業所需葉蠟石、高嶺土、玄武巖等各類礦物原料的地理分布、儲量、品相等情況,協助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礦物原料的合理開采和供需對接,提高原料初加工能力和水平,暢通原輔材料進口渠道,確保行業生產所需各類原料供應優質、穩定、安全。
 
以提升現有產品品質、滿足玻璃纖維新品種新應用需求為引導,積極開展玻璃纖維成膜劑、潤滑劑、偶聯劑、抗靜電劑及其它輔助成分,以及玻璃纖維制品粘結劑、涂覆樹脂等各類化工輔料的產品開發及質量提升,并積極進行高端化工助劑的國產化替代。
 
(四)持續推進裝備創新
 
做好各類拉絲機、捻線機、織布機、制氈機及涂覆機組、預浸料設備等各主要類型生產裝備的研發、改進和推廣,跟蹤和借鑒國外先進工藝與裝備技術,重點做好高性能玻纖新品種拉絲設備、各類型工業織物生產用高速噴氣織機、稀織物及立體織物生產用縫編織機、功能性涂覆機組等設備研發實踐與應用推廣,不斷提升行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
 
積極探索各類工業控制、智能制造及低碳環保等行業相關輔助生產裝備設施的創新實踐,提升企業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水平,轉型高質量發展。
 
(五)人才培養與企業管理
 
進一步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在職培訓和崗位培訓,積極開展知識型、技能型技術人才和信息型、國際型管理人才培養,重點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管理人才隊伍。重視“創二代”接班問題及職業經理人培養問題,完善和提升人才創新激勵機制。
 
重視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和布局問題,引導實施差異化、專業化發展。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兼并重組、股權激勵、市場化債轉股等多種形式的商業模式實踐,持續優化企業和行業資源,引導企業根據自身優勢開展差異化經營管理,促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文/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復材云集尊重版權并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除無法溯源的文章,我們均在文末備注了來源;如文章視頻、圖片、文字涉及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容!
0相關評論
 

COPYRIGHT ? 復材云集 www.mimtraders.com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B2-20200439

京ICP備19053003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梨树县| 常德市| 保靖县| 汽车| 赤峰市| 广宗县| 辛集市| 巩义市| 自治县| 岚皋县| 渭源县| 昂仁县| 噶尔县| 武城县| 木兰县| 宁化县| 神池县| 长汀县| 白山市| 辽宁省| 尚义县| 依兰县| 读书| 元氏县| 太湖县| 耿马| 云南省| 保山市| 墨江| 湘西| 巴楚县| 务川| 台安县| 乾安县| 井研县| 顺昌县| 额尔古纳市| 南澳县| 乌兰浩特市| 乌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