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氫儲運方式中,只有高壓氣態儲氫瓶會采用碳纖維。目前,儲氫方式包括高壓氣態儲氫、低溫液態儲氫、有機液態儲氫和固態材料儲氫四種,其中高壓氣態儲氫是將氫氣加壓至20MPa-80MPa,對儲氫容器的抗壓和輕量化要求較高,目前常采用碳纖維作為產業化解決儲氫容器輕量化、強度高的材料。
固態儲氫和有機液態儲氫不存在加壓問題,均不會使用碳纖維。固態儲氫和有機液態儲氫均是通過某種特殊材料的吸附進行常壓儲氫,不存在加壓的問題。液氫儲運核心的是隔熱、防氫脆,其儲罐為真空絕熱深冷壓力容器,由內容器和外容器套合組成雙層臥式圓柱形筒體;液氫儲運的工作壓力在1-1.3bar,接近常壓,常用奧氏體不銹鋼為內容器材料。
從輕量化角度出發,碳纖維在 II、III、IV型瓶中均有應用。高壓氣體儲氫容器主要包括純鋼制金屬瓶(I 型)、鋼制內膽纖維纏繞瓶(II 型)、鋁內膽纖維纏繞瓶(III 型)及塑料內膽纖維纏繞瓶(IV型),從I型瓶發展到IV型瓶,主要目的是降低氣瓶的壁厚以減重。
燃料電池汽車主要用 III型瓶、IV型瓶,長管拖車主要用II型瓶、III型瓶。I型瓶是全金屬瓶,主要為15Mpa實驗室用瓶和20Mpa長管拖車的常用瓶;II型瓶采用金屬內襯,外部用玻璃增強纖維纏繞瓶身直筒部分;III型瓶采用金屬內襯,外部用碳纖維纏繞整個瓶身,包括直筒和端蓋;IV型瓶最輕,采用塑料內襯,碳纖維纏繞整個瓶身,是目前技術水平最高的高壓儲氫技術。
2021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 1586輛,按 50%的庫存率計算當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量為2,379輛,對應碳纖維的需求量571噸。按燃料電池汽車平均攜帶6個儲氫瓶(規格為35MPa/165L,單瓶碳纖維用量40kg)計算,單車碳纖維用量 240kg。
2021年,豐田 Mirai和現代 NEXO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碳纖維需求量分別為355噸和577噸。以豐田 Mirai為例,搭載兩個高壓儲氫罐,兩個的總容積122.4L(前60.0L+后 62.4L),單車的碳纖維用量約60kg。
借鑒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的發展,我們認為補貼、成本以及龍頭企業是決定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在補貼政策上,氫能很大程度上借鑒了新能源汽車和光伏補貼過程中的教訓和經驗,因此相比而言,從起步階段的制定就顯得謹慎、穩妥。針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最早是在2009年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予以明確;2020年9月,《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出臺,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示范期暫定為四年。
燃料電池汽車借鑒了光伏與新能源汽車降補后的框架:
①補貼門檻提高,明確各項技術指標要求,僅對符合功率、里程標準的整車提供補貼;
②重視發揮集群示范效應,燃料電池汽車自 2020 年起轉向示范應用后,已經形成“3+2”示范城市群格局,以打破地方保護,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受限于目前下游量產少,以及補貼門檻嚴格,燃料電池的補貼額度遠低于鋰電池汽車和光伏。截至2021年,光伏和鋰電池汽車累計補貼額度均已超過3500億元,氫燃料電池累計補貼額度僅60億元。若按5大示范城市群規劃,2018年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累計補貼額度累計接近300億元;按光伏和鋰電池汽車發展初期看(2009年-2016年),光伏和鋰電池汽車累計補貼均已超過1500億元,財政補貼額度已大幅減弱。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深化“三縱三橫”戰略,鋰電池汽車與氫燃料電池汽車區隔競爭,在各自的優勢領域發揮最大效用。氫燃料電池優勢在于功率高、能量密度大,載重能力強和續駛里程長,基于與鋰電池汽車互補的思路,重卡特別是干線長途運輸場景將成為氫燃料電池最具滲透力的領域。
對比柴油重卡、換電重卡、氫燃料電池重卡,即使在考慮補貼的情況下,氫燃料電池的全生命周期成本(5年 100萬公里)仍然不具備經濟性;預計到2030年,燃料電池系統降至 800 元/kw、氫氣價格25元/kg、百公里氫耗 10kg,燃料電池重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不考慮補貼)為 270萬元,實現經濟性。
主流重卡車企與發動機廠商多數存在股權關系,配套體系穩固;其中,重卡發動機龍頭濰柴動力市占率超 30%,且氫能布局最為領先。一汽解放約70%的發動機由全資子公司錫柴和大柴配套,中國重汽90%以上的柴油機份額由集團下屬的濟南動力與杭州發動機配套,陜重汽約90%的柴油機則由持股51%的母公司濰柴動力供應。在發動機企業中,僅濰柴、玉柴在氫能領域有所布局。
濰柴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堅持“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純電動”多線并舉;在氫能領域,濰柴2016年收購弗爾塞入局氫能,并于2018 年入股加拿大巴拉德,布局時間早、力度大;在技術路線上,堅持多方向發力,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以及氫內燃機均已形成技術儲備。
到2030年,氫能領域碳纖維用量預計超12萬噸,其中燃料電池汽車用碳纖維12萬噸(對應30萬輛)、長管拖車用碳纖維0.3萬噸(對應0.24萬輛)。
預計到 2030 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達 30 萬輛,對應碳纖維需求量 12 萬噸。
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的預測:參考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滲透率達到 20%估算,到 2030 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30萬輛,保有量70萬輛。
單車碳纖維用量的預測:一輛車配 8 個 III 型儲氫瓶(規格為 35MPa、210L),單瓶的碳纖維用量 50kg,對應單車碳纖維 400kg。
預計到2030年,新增長管拖車0.24萬輛,對應碳纖維需求量0.3萬噸。
長管拖車新增量的預測:參考各城市氫能產業規劃文件,按每座加氫站配備 3臺長管拖車,2030年新增長管拖車2360輛。
單車碳纖維用量的預測:單車9管(每管150kg的碳纖維用量),單車1350kg的碳纖維用量。